交河故城--西域保存最完美的的古代雕塑发表时间:2020-09-21 14:59 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地区有一个历史久远的城池叫做交河故城。俯瞰如一片柳叶飘落,近观则是一片废墟雕塑。 (交河故城)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东天山南麓、吐鲁番盆地北缘的雅尔乃孜沟绿洲地带,南临也木什塔格山(盐山),东距今吐鲁番市区10公里。古城建于约30米高的岛状台地上,因河水分流绕城下又相交,故称交河故城。 (交河故城) 交河故城于公元前二世纪为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国都。唐曾于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于此,交河城一度成为唐帝国控制天山南麓、乃至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行政、军事、交通、宗教中心。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、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"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"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 (交河故城) 交河故城历经两千年风雨,一些残垣断壁至今依然倔强地站在那里,用夯土夹板形成的墙面还依稀可见。交河故城现存房舍遗址1300余间,佛寺遗址53处,古井316口,街道主干线1900米,巷道34条。 (交河故城)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,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,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,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。城内市井、官署、佛寺、佛塔、街巷,以及作坊、民居、演兵场、藏兵壕、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。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,有汲水井一口。佛塔群有佛塔101座。从空中俯视,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。 (交河故城) 交河故城的建筑技法独具特点。墙壁多半是用“减地起凸法”建起来的。建筑分地上地下两部分,地下部分是窑洞式,是在天然土层上直接掏挖而成,地上部分则采用板筑法,即“干打垒”建成。故城南部的建筑破坏严重,多数仅存券顶坍塌的窑洞,故城中心建筑物大多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,即切开原生土留出四壁,然后用木材搭顶,这种“减地造屋,夯城为墙,掘土平路”设计建造城市的方法,在国内外独树一帜,绝无仅有,也是世界上最环保、最节能的建筑形式之一。因此,交河故城也被形象地称为“雕刻出来的城市”。 (交河故城) 另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,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,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“减地留墙”的方法,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。寺院、官署、城门、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,特别是街巷,狭长而幽深,像蜿蜒曲折的战壕。可以说,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,其建筑工艺之独特,不仅国内仅此一家,国外也罕见其例,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。 (交河故城) “交河城边飞鸟绝,轮台路上马蹄滑”,繁华已逝,如今留下的这片凄凉的废墟,曾经承载了这座城市多少的灾难和战火,故城的先人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震惊人类的文明遗迹。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,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,并出土海珠,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。这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。 |